文/李冠皇 KK Lee
兩岸教育都鼓勵學生多元發展,服務學習也成為自我發展的重要面向。去年聖誕假期,學校裡九年級有13位夥伴,分別到河南焦作和云南腾冲,進行偏鄉支教服務學習。開學之際,我邀請他們跟所有學生分享,談服務歷程和學習收穫。我給自己三個問題,來看待這些夥伴生命經驗的不同。
為什麼支持? 問題解決能力的體現
讓我特別感動的是,這項服務學習從頭到尾,都是由學生自己組織、執行,學務處協助發公函給服務對象的校方領導,和提供課程、活動的諮詢和建議。學校理念是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能力不是教與學的對等關係,而是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才會真的學會、真的帶走。因此,這樣的服務學習從無到有,方方面面地進行規劃執行,如何解決問題,從思考、執行、調整、完成任務,每個環節都是挑戰,這就是最佳的體驗學習。學校能做的是,營造一個讓學生自主、能解決問題的環境,當解決問題變成習慣時,就是能力的展現了。
為什麼分享? 生命有機會影響生命
我邀請學生分享時,學生還說,我們不需要被表揚,不需要志工時數,婉拒分享。但當他們理解,老師們要他們分享的教育意義是,讓這些經歷和收穫,分享給其他同學,讓生命有機會影響生命。我說,今天分享中有一、兩位同學被影響而投身服務,這就是最好的回饋了!學生欣然答應上台分享。這樣自發性組織偏鄉服務,在學校不是第一次,這群夥伴是因為半年前,聽到同學到貴州支教的心得分享後,興起組織這次的服務學習。善的循環在學校裡展開,不正是教育現場最美的風景!?
為什麼感動? 善良的服務特質展現
這樣的服務學習,和市場上提供的服務學習遊學團、海外志工團相比,在規畫上不那麼全面完整,但在服務學習的初衷是一致的,也可能有更多的突發狀況或是意外的驚喜等等。例如:火車誤點要換車票、時間延誤要調整應變等等,這無一不是最真實的學習,也是生命經驗的拓展。這些願意花時間精力,去籌備和服務的學生,展現的服務他人的特質,我和九年級夥伴互動的時候,我發現各個態度謙和、質樸和善,是爸媽在家庭教育上的體現,真值得我們致敬和鼓勵。學校很多課程和活動,都需要家長的支持配合,老師和爸媽是教育合夥人的概念,才能許孩子一個美麗的未來。服務學習,做就對了。
生命影響生命,不僅僅只有服務者和服務對象的相互觀看、反思,還有回到學校後,影響其他同儕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思考。服務學習激發人性的真善美,更是一堂永無止盡的人生學習課。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