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9日

熱血三國宿營─在情境中主動學習



今天中午召集了八年級11個班級、38個小隊長,進行熱血三國宿營Ver.3.0第一次小隊長會議。主要針對三國隸屬、武將、城池(學科)等進行抽籤。學生積極地聆聽活動細則,以為這學期的隔宿露營,做最好的準備。這是學校推行第三年的熱血三國隔宿露營行前準備。


不同世代的隔宿露營 應該一樣嗎?
隔宿露營是全台灣八年級學生的共同回憶,甚至是大家的集體記憶。但在世代流動的狀態下,二十年前後的隔宿露營卻如出一轍,這樣想起來似乎有點恐怖:按表操課進行分站活動、炊事或烤肉、營火晚會、高空繩索、遊園闖關等等。我們還在用二十年前的方法、活動,來教育現代的孩子嗎?這是身為團長的我,對自己的提問和反思。

因此,我和學校訓育組長開始討論,是不是有機會改以情境包裝的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參與學習,不會因為制式的按表操課而顯得意興闌珊。我從宿營搭建帳篷的情景出發,提出三國情境的營造,作為宿營的直接呼應,組長則從個人專長的桌遊經驗,展開很多次的討論對話,來豐富整個營隊的架構、規則。企圖創造真人版的線上遊戲,讓孩子在攻略規則中,體驗探索團隊合作、資源共享、問題解決等能力的培養。

改變很孤獨 多數人會擔心
我們一開始提出,以三國故事情境來包裝隔宿露營時,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支持。導師們提出很多疑問:「國外升學的學生沒有讀過三國史。」、「四張A4滿滿的攻略規則看不懂、規則太複雜了!」,老師們多半認為這樣太複雜了,還不如往年那樣單純就好。聽得出大家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在沒有看到改變的實況前,有太多的擔心,但這些擔心全都是出於善意。最後在學務主任、副校長支持下,得以讓這樣的創意構思,能夠真的確實執行。真的感恩長官們的支持。

學生行前說明會之前,我只集合各班班長來抽籤,抽出代表班級武將的名稱,領了空白布條,回去彩繪武將班旗,學生只知道這次宿營做了很多調整,對於細部的活動內容是完全不清楚的。對活動籌辦單位來說,的確是很大的挑戰。

說明會一開始,我剪輯了紅遍兩岸的電視劇《三國》部分片段,中間穿插本次宿營的關鍵字,帶領學生進入情境。片尾是一位武將大喊:「開戰!」,部隊群起呼應:「殺!」影片播畢,我特意停頓了一下和學生說,我來看看我們是不是有默契?換我喊了一聲:「殺!」三百位學生也跟著喊:「殺!」,接著我問:「劉備在哪裡?」該班學生大聲喊著:「在這裡!在這裡!」,「到底誰能統一天下?」魏蜀吳三國的國號此起彼落。熱血三國宿營,就是這樣揭開序幕的。

情境學習是我們的教學策略,引起學習動機是我們優先考量的部分,如果學生沒有學習動機,那麼再精采的教案學生都沒有機會學習。反之,如果學生因為情境融入,他在既有的規則框架中會很享受學習,因為那種自主學習的動力被激發以後,學生積極的渴求學習的熱情,將是給予老師最大的回饋。在康橋領袖培育計畫中,各主題活動課程中,都能見到這樣的學習風景。


攻城掠地玩學科
攻城掠地時,每個國家在開戰前須固守該國首都,首都駐守的兵力點數,則由該國家自行決定,開戰前會公告目前各國家首都的兵力數,由各國家開始擬定自己的策略,兵棋推演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有些孩子的思路相當清晰,有些孩子則擅長和同國小隊長相互溝通說服,待大家都討論完成後,才開始攻城掠地。

攻城掠地的活動內容,從第一年由旅行社提供的趣味遊戲,在第二年有了大幅度的修正,就是攻城掠地將各學科領域,當學期的教學進度融入,攻守交換的決定性關鍵,在於學生對於該學科領域的掌握程度。行前在學校,各國代表就已經抽籤是決定好,自己國家首都的對應科目是什麼。我們也特別和各領域老師串通好,不能事先透漏考題範圍,就宿營當天來做該學科的學習成效檢測。

動員各學科領域的老師,提供學科活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康橋的老師們全力支持下,成就每一科目的關卡內容,攻城掠地的現場也由現場班導師擔任解說與判斷輸贏的角色,攻城略地時最美麗的風景即是師生的互動時刻,學生與老師專注地進行教與學,為了讓學生真的有在學習;為了聽懂老師解說的規則;為了攻下他國首都;為了守下該國首都,每一位參與者都積極參與其中。

當我們把學科領域融入以後,學生為了寫出化學式,認真討論的學習態度,更超乎老師的預期,老師們說,從未看到學生這麼喜歡化學式,會的同學教不會的,就是一種學習進行式。學生為了拿下勝利,熱愛學習的模式被啟動,就不容易停下來了。我們也更希望這樣的影響力、情境感染力能持續轉化到課堂上,再次強調學習動機的刺激,是進入學習的重要起點。也許學生因為這樣的方式,點燃了對學科學習的興趣,也是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之一。

2015年3月8日

4F拼圖反思法


提高大團隊反思效益
一位引導員,帶領反思引導時,最適合的人數約12人。這樣有機會讓每一位參與者,在反思討論中有充分的機會表達己見,而非單純聽取他人的想法、思考。在學校場域中,無論是在課堂上或是校外教學活動,往往一個班級35人由一位老師授課,更不用說大型校外教學,往往是整年級或是將年級分梯次,即使規劃課程的主事者安排反思引導的時段,然而這樣的反思效益究竟還有多少?一直是體驗學習在學校推動所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