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大哥劇」


文/李冠皇 KK Lee
這是網路上谷歌:大哥劇。能看到一系列大歌劇的影片,這是我覺得主持話術、演員演技和劇本創意都搭配很不錯的其中之一。我自己第一次看大哥劇,是在輔大2004年領導才能訓練營中,學長姐在營火晚會表演給我們看的。我覺得好有梗,不用什麼道具,但需要有創意有笑點的橋段安排。到底是原本架構很簡單、很經典,所以搭配相應的時事話題,就能產生極佳的舞台效果。所以直到現在全國各大學校系的營新宿營,大哥劇的出現可謂歷久彌新。

2016年7月22日

回家和聚心們Touch Together





























好珍惜每一次,大家把我找回家的機會。每一次回家,回到聚心活動團隊的家,和大夥一起上課,越來越是一種享受。

2016年7月15日

如果《Pokémon GO》有教育版!?

文/李冠皇 KK Lee
在臺灣《Pokémon GO》任天堂手遊尚未正式開放前,我的臉書就被學生分享其相關的新聞、外掛搶先試玩等訊息徹底洗版。就不難發現,AR(Augmented Reality)技術徹底讓年輕人著迷,新鮮酷炫的科技體驗感,讓玩家開始追逐自己的威望升等,開展另一種線上社群媒體的經營風貌,在線上、線下間的虛實共感,更讓新世代愛不釋手。所以我在想,如果這是一個教育版的軟體,那該有多好!

AR結合GPS很完美
這是一個將AR和GPS追蹤定位相結合的遊戲,過去幾年在教育現場應用AR技術,已經越來越普遍,學生拿著平版或智慧型手機,對著書本、雜誌、博物館展品等,利用AR軟體掃描,在實體上浮現相應的影片、文字、動畫等,來擴展學習知識面的跨度。2014年在一次參觀防災教育館的校外教學中,我嘗試利用AR發佈任務,讓學生體驗擴增實境的新鮮感。深知老師能夠自製的AR呈現效果有限(影片內容、秒數、文字內容等)。市面上有越來越多古蹟導覽應用AR技術,可以參看過去的遺址狀況(照片、影片方式),文字解說等,都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

另就GeoCaching尋寶應用在教育的部分,很多學校將其應用在地理探查、綜合活動方位判定等課程應用。2013年起,在任職的學校和學科老師設計結合生物:《GPS動物園追蹤》;結合歷史:《奔FUN古今大稻埕》等活動課程,皆應用GPS、iPad等科技載具進行主動學習的體驗。
因此,設想將這兩種科技結合在一起,應用在教學現場,那麼學生靠著團隊搜索在大街小巷中,透過AR穿梭過去、現在甚至是未來等時空(線上/線下共感),想像站在大稻埕長老教會古蹟前,在iPad看到日治時期的樣貌,輔以影片敘事,這樣的學習是豐富且直接的。更不要忘記GPS的設計是要走出去、動起來,而非坐在室內滑著手機或平版而已。

AR+GPS&SL(Situated Learning)更狂
除了AR和GPS結合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以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做為基底,讓學生在情境中自己去體驗和探索,才是真正的主動學習,而這些體驗才會更真實且深刻。神奇寶貝的遊戲主題,深刻烙印在青少年,甚至是現在的青年都有神祕的吸引力(對青年來說,神奇寶貝可是小時候的遊戲,只是現在以新的樣貌再現。)在故事情境中,自己去創造、累積威望,鬥智鬥力(走出戶外需要體力),教育版的想像是,將其訓練的過程任務,轉化為完成學科任務、題目,這才有趣好玩,誘發學生愛上學習。遊戲化的教學平台,不勝枚舉,且在在顯示有助於學習效益的提升。

如果《Pokémon GO》有教育版!?
對於老師來說,要給予App內容,絕對不是一件難事。因此,想像一個:有情境(學生喜愛耳熟能詳的故事背景);有運動(GPS移動感、戶外感);又有科技(AR虛實共感)的教育版App,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是遙不可及的事嗎?或是已經有這樣神奇的App?老師們一定會願意投入學習內容的設計,那麼屆時媒體呈現的將會是:青少年瘋教育版Pokémon GO,樂此不疲的瘋學習。

究竟Pokémon GO怎麼玩,玩什麼?這個香港蘋果日報的影片很清楚。

延伸閱讀:


體驗式學習在教育現場的創新實踐者
↓請關注Facebook粉絲專頁↓

KK兩好三Why





西遊取經 珍貴的經驗學習之書


文/李冠皇 KK Lee

西元629年,玄奘法師西行取經。其故事幻化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一千多年後,華東康橋國際學校250位學生,將從西安大雁塔出發,西行萬里學習取經,沿途夜鋪火車,專家講座,紮營篝火,沙漠徒步,騎馬體驗,邊關貿易,學校交流等。學生將化為現代孫悟空,在此次西游征途中培養七十二變的國際適應力,諸如,吃苦耐勞,團隊榮譽,溝通協作,文化交融,英文口說等。期許學生走在絲路上,成為一位有思路的新世代領袖。

2016年7月12日

學校為什麼不搞活動了


文/李冠皇 KK Lee

《學校為什麼不搞活動了》,是一篇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引起網友紛紛轉傳分享的文章。是對中央電視台《都是蚊子惹的禍》電視節目的沉痛反思。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下方的這段註解,反諷的意味濃烈卻不失真實性:

如果你身體不太好,先不要到醫院,你最好堅持走到學校門口,然後暈倒在校門口,先把醫藥費賺出來。現在你連學校門口都不用去了,你就說是學校飛出來的蚊子叮了你,才得了病,學校照樣賠償你。我不知道媒體為什麼對報導這類學校的新聞樂此不疲,我想大概是因為學校、老師毫無還手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