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5日

活動與課程的黃金比例

昨天參加鍾昌宏老師主辦的Sci-Flipper11翻轉教師社群。11代表兩年多來第十一場次的自主研習,能號召到全國有創意、有熱情、有專業的老師共學,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自發性的研習,沒有研習時數、要自費便當費、要利用自己的假日,到底這群老師是瘋子還是太閒了!?進來了才知道,在這裡面都是怪咖(高手)老師,這些專業資深的老師,在尋找改變、創新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受益。

這次的主題是,在每一次研習後,回到自己的班級、課堂,老師們如何轉化和應用。採用心跳300秒短講式工作坊分享,每位老師用心準備與分享,將最精華的教案、心得、理念,分享給所有老師。回顧與感恩這一年的學習、分享。在這裡分享,自己這次研習的收穫。

老師們都是活化教學高手
這些怪咖老師,身懷絕技、熱情、專業,要讓學生獲得更多、學得更好,在自己的學校可能很孤獨、很無助、很焦慮,但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老師們,把這看作相互取暖也可以,因為沒有相互取暖,這些熱情的火花回到學校,很可能很快就熄滅。在這次的分享工作坊中,我發現每位老師都是活化教學的高手,都是熱情滿意的教學者,給我很多刺激和養份。不管在自然、語文、綜合活動、班級經營等各領域上,老師們都有自己的創新方式,和孩子們相處、互動,跳脫窠臼地讓學生有更多思考、分享、對話、批判的機會。


教學活動的創意思考
老師們知道,傳統講述讓學生昏昏欲睡,更不能肯定學生真的學會了?(通常是沒有真的學會)因此在教學流程中的教學活動,要創造讓學生願意跳進來、願意學習的動機,而且能持續到課堂結束。這對學科老師來說,要磨到箇中要領需要時間和經驗累積,所以研習社群的貢獻在於大家的分享、刺激,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發現和創造的可能。每次我在發想活動課程時,我先思考的是:我是學生,我會想要怎麼學,讓我很喜歡學習。所以我和學生聊天最近大家在談什麼/追什麼、看學生在看的偶像劇、電影。學生喜歡的學習模式,轉化成創意思考的元素:情境/競賽/科技/創造變因。如果一個課程能有這些元素,學生不會覺得自己在學,而是在玩中學。當然在活動前面的先備知識要足夠,活動後面的反思引導要確實,才不會反客為主。

活動與課程從來就不是平行線
在討論的過程中,有個議題是:活動與課程的比重分配、或說兩者如何兼顧等。我記得2013年第一次進行GPS動物園追蹤後,我們自己的發現是,在童軍領域的部分太多,學生在體驗團隊合作的比例,比生物課程高出很多。所以往後幾年,我們不斷在調整,找出黃金比例。加了學習單、加了向民眾解說介紹動物。活動與課程的融合,豐富課程的多樣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在學習,才是我們要的。在昨天的討論中,有老師說:需不需要活動進行,要回歸教學目標。我想這就是在提醒我們,學生真的在學習、真的有學習到,才是我們身為教育者的初衷。

教育志業路上人人都是老師
我從大學開始到處「玩」,創辦南山高中校友聚心活動團隊、系學會會長、旅行社畢業旅行領隊、公關活動工讀生、企管顧問講師助理、學生營隊籌辦帶領、外商銀行部門尾牙活動籌辦帶領,在這些歷程中,我感謝南山中學活動組長鄺若銘老師,在我研究所論文寫不出來的時候、困惑工作選擇時,問我:難道你在三四十歲的時候,還在帶畢業旅行?從那時候開始,才真正放空自己,虛心地接觸體驗式教育,更要謝謝派樂活動諮詢有限公司老闆賴恆毅老師,給我很多體驗式課程設計與帶領的概念,接著幸運地進入康橋工作。從來不知道自己有一天,能夠踏上教育志業,也因為自己的活動背景,我知道我缺少教學、課程等面向的專業知識,我不只要把童軍老師做好而已。好在學校的主管、教育前輩,給我很多教導,讓我收穫滿滿。共同創造很多精彩實在,真正跨領域的綜合活動課程。希望這樣的理念,可以有更多老師實踐在教學現場,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參加研習遇到好多優秀的老師,我好幸運!我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每位教育先進,給我很多很多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