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8日

當網路主播變成課堂風景?





















文/李冠皇 KK Lee
這一年多來,在全球網路直播軟體應用的盛行下,「主播現象」成為當代網路文化中,最富爭議和熱度的話題。因此這次的單車環台12天,晚餐後的課程時間,我應用網路直播軟體,轉播學生學習狀況,給人在大陸的家長們觀看。這是應用網路直播開放課堂的再次嘗試,相較於2014年,我在學生攀登完嘉明湖後的反思引導網路直播開放課堂,這次的相關軟硬體設備,顯得簡單容易操作,三年的時光,科技日新月異的改變,實在有感。那麼當網路主播變成課堂風景中的學生,會為課堂帶來哪些效益和影響?




家長瞭解學習現況
透過網路直播,目的是讓家長即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我們的目標很清楚,無論反思引導或是直播,其目的都是要讓學生說話,而且是說真心話,而非老師說教,在這裡老師的角色僅是引導提問,透過學生的發言/發現,感染同儕的共學。

傳遞溝通課程意義
老師的有效提問,則要扣合課程目標,掌握引導的主軸。適度回應學生的分享內容,強化與轉化的過程,需要老師們更多的覺察和回應。家長在瞭解學生學習狀況中,同步也在檢驗和瞭解課程意義,加深家校互動與信任度。

線上即時討論回饋
網路直播很殘酷!轉播當下的觀看人數、彈幕發言實實在在的顯現,這沒辦法造假和禁止發言,所以對學校來說,這是個極具挑戰的開放課堂。不過正因為我們不是「網路主播」,每天晚上的議題不同,不會為了流量而影響課程獨立性。另外是多數家長都是正面回饋,在直播當下或是稍晚的班級群組,課堂風景都成為親師互動的最佳議題。



技術門檻平易近人
網路直播軟體,在台灣有FaceBook臉書獨領風騷,在大陸則百花齊放。人人都可以當主播,只要架好手機、軟體,就能轉播自己的生活、才藝等,滿足網友對網紅、名人的追蹤與好奇。技術門檻低,對網路觀看者是對等的,網友只要打開手機軟體,就能隨選隨看,對比我在2014年的網路轉播應用,實在天差地遠。科技應用於教育現場,未來還有更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會一一被實現。

媒體近用權的展現
媒體近用權在人人當主播的時代,更具代表性。媒體的平臺逐漸從舊有的電視媒體,轉變成網路媒體的各式應用。當每個人都有話語權時,生產更具公信力、權威性的媒體內容,則成為一條亙古不變的道路。在近用權的體現外,我們能夠產製哪些有效益、有意義的內容,有賴網友給予更多意見回饋。

免費提供網友應用
免費提供網友應用,是我認為網路媒體最大的資產力:開放。如果有費用限制,在基本門檻上,會減少使用意願,對產製和觀看面的網友都是一樣的。現階段的網路直播平臺,廣告收費來源來自網友購買虛擬幣,帶給軟體公司和主播有一定的收入效益,這是供需市場的機制。用於教育現場,我能應用最少資源,產生最大效益,才是我們關心且能應用的。

老師們,你也可以拿起手機,嘗試一下網路直播開放課堂!也許可以為自己、孩子、家長帶來不一樣的課堂風景與經驗。


體驗式學習在教育現場的創新實踐者
↓請關注Facebook粉絲專頁↓

KK兩好三Why


延伸閱讀:
2014圓夢嘉明湖引導反思─現場直播幕後技術篇

體驗真實與引導真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