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5日

學習者視角談FVC反思


文/李冠皇 KK Lee

年初剛結束的騎行環島,我們將十年級319位學生,拆分七個隊伍在臺灣同時騎行,每天的反思討論交由班主任來引導,藉由FVC討論框架,從小隊到梯隊,有步驟、有階段性的沉澱反思,這樣的討論對話才有焦點和意義,FVC是讓我放心拆解大隊主要強心針之一。往回推,從去年暑假的班主任培訓、班主任帶學生設定FVC、九月開始的每次行前訓練,從老師到學生,都要不斷在FVC框架中去討論、體會、發表,找到屬於自己梯隊的正向脈絡。


昨天晚上是單車環台課程發表會,學生對於每天討論的FVC,是有深刻感受的。不論在紀實影片或是簡報中,都可以看見學生視角中,FVC帶給團隊的改變、用意為何,彷彿他們上過PA訓練一樣,精準地點評為何要做FVC。有學生說FVC就像是「箴言」一樣,引領大家每天的調整和改變。不論是指出錯誤該調整的行為,或是讚美夥伴正向的表現,都實踐了團隊成員彼此關照具體行為的氛圍,這就是FVC的力量。我總結了學生的概念,有如下幾點:

1.FVC導引我們發現錯誤行為,並加以調整。
2.FVC讓我們精準地讚美正向的行為。
3.FVC提醒我們該關照夥伴哪些行為,讓團隊變得更好。






別忘記,這些FVC的行為準則,是學生自己訂出來的,這樣以學生為本的反思框架,和學習者本身息息相關,所以主動積極的投入,成為反思討論有無意義的關鍵。每天晚上,我在旁聽著學生的分享,就能聽出團隊現在的狀態、氛圍,隨著天數增加、密集性的討論,相關人等的關係都持續朝正向發展,這樣的對話是有生命的。我要求老師操作的流程是:每天收車後,小隊討論FVC,接著吃晚餐,晚餐過後小隊代表上台發表,和全梯隊的師生一起分享。



當學生可以自主反思的時候,老師作為引導員的角色,怎麼樣更貼近、更一語中的延伸討論效益?有賴班主任每天騎行對學生的觀察,這些觀察都成為反思引導很重要的「線索」,如何把掌握的線索和學生的表達連結在一起,這才是關鍵。環台天數拉長後,有老師問我,可不可以不討論FVC?我說仍是以FVC微底展開討論,你可以就學生的發表來做延伸。當學生覺得都做得很好時,代表建構的行為準則要調整改變,去探索和發現新的正向行為。而不是錯認:學生都講同樣的主題,了無生趣!?

就學校現場實務操作,我無法要求每位老師都是有證照的引導員,但我可以藉著讓學生透過FVC自主反思後,老師做為畫龍點睛的引導者,在同一個脈絡、框架中分享對話,是有焦點、有目標的對話。如果今天沒有這個框架,我不敢想像各梯隊14天環台的討論會變成什麼樣子?極有可能徒留形式、發散討論而無切身相關之內容。FVC自主反思,對於長天數的活動、營隊來說,是非常棒的工具。但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準備:引導員培訓、引導學生創建FVC、活動期間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討論、發表等。才有機會看見,學習者的改變。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