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7日

以A-B-C Triangle Model 觀看單車環台的學習者


文/李冠皇 KK Lee

農曆春節期間,隨手再翻幾本體驗教育相關書籍。其中這兩本書格外親切:Islands of Healing: A Guide to Adventure Based CounselingExploring Islands of Healing: New Perspectives on Adventure Based Counseling,因為該書作者Jim Schoel 是我2017年參加Adventure Based Counseling Workshop的導師,還記得上課的時候(沒有PPT),除了活動實作外,他時不時拿著書本念出一些關鍵句,上課的精華其實都已整理成文字書本,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讀到A-B-C Triangle Model時,我突然對自己還在糾結甫結束的單車環台課程之效益,有醍醐灌頂之感。



PA課程體系強調情意、認知、行為三個構面,當學習者在這三個面向取得平衡,我們更有機會看到學習者的改變和成長。這A-B-C三角構面,除了學習者本身,也牽動團隊共有的部分,團隊和個人相互影響、拉扯、改變。從不和諧/不一致開始,需不斷透過活動體驗以及反思引導的聚焦對話,才有機會讓三角形平衡。歷程中,左右兩方是引導員/課程設計者能給的、能依循的。左方PA三大理論基礎(CBC/ELC/FVC),有沒有確實實踐,把它轉化為引導的工具?右方的風險、衝突、學習者未能預期的成功經驗等,是引導員如何有意圖的設計,轉化成學習者需要的學習內容,這樣的反思引導才能有深度和效度。2017年開始單車環台領導力課程,強調以FVC為本的自主反思,是有助於學生在正向文化中,看見彼此的改變。另外,單車環台長天數騎行,帶給學生挑戰難度,歷程中的團隊共好、讀家書的設計,以及最後不敢相信自己能騎完全程,都是回應A-B-C三角構面右方的設計元素。

每年進行長天數、高強度的單車環台課程時,我最擔心的就是300多位學生中,那些不願意面對課程的學生,這些夥伴從體能訓練、行前訓練就可看出端倪,他們多會找各種藉口不訓練,從班主任平時的互動、學生現場的表情、行為等,十之八九我們都清楚,哪些夥伴不願意正視單車環台課程的到來,因次從行前訓練開始,我就會特別關注這些夥伴,當然,他們也很清楚老師們都盯著他們。通常這些孩子的體力都不是太好,所以面對環台是痛苦的。學生在認知上知道,這是校本課程必須參加,但在情意表現和具體行為上,就是不願意勇敢面對。



有一個梯次四位女生,行前訓練時,有的因為體力差在跑步社還偷懶,還被我逮個正著;有的在行前訓練當天早上,跟爸媽耍賴說,不想來訓練(因為害怕過減速帶);有的每逢行前訓週五就會突然生病;有的行前訓沒帶頭盔,當次算缺席要求補訓很不甘願。因為這些情況,我在出發前特別照顧、特別盯著這些夥伴。所以他們很怕在校園遇到我,覺得我超煩、很凶、很機車。壽卡挑戰日,四位夥伴都騎完全程!和在昆山的他們,完全蛻變成長!我在老師的群組還寫了一句:來台灣不當公主了!超棒!反思時間,我請他們出列,送上臺灣7-11大布丁!象徵「不盯」你們了,因為你們知道為何而來、為何而騎、為何而堅持。從A-B-C三角構面來看,他們在騎行的歷程中,不斷調整三個面向的平衡,班級團隊的氛圍很重要,給予正向回饋,包括我特別在公開場合表揚他們,都是要更鞏固他們的三角型。這樣的改變,是給全體老師最大的回饋。

當然還是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沒有因為單車環台天數的增加中,而有所改變。就像有學生問我:鍛鍊毅力為什麼不在學校搬磚就好?或是自述胃痛就要求上車休息的學生,這些都是學生在面對課程時,對他來說A-B-C三角構面的不和諧。學校安排的預備課程:說明會、學長姐經驗分享、行前訓練、影片播放等,在體力和知識上雙軌引導,在多數正向氛圍中,還是有不願意面對課程的學生,有更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家庭背景文化、父母介入程度、個人生命經驗等。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欣喜看見願意改變的學生他的成長,還沒法渡化的夥伴,只能把這次課程當作種子,也許未來他的生命時刻,有機會觸發不一樣的改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