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

FVC自主反思的力量


文/李冠皇 KK Lee

2018華人體驗教育會議,2018/12/7-9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展開。這是兩岸四地體驗教育工作者,每年進行學術交流、業界動態分享的平台。今年我給自己的挑戰是,在年會工作坊發表FVC如何作為學習者自主反思引導之工具?以這個主題分享,其實我企圖想要影響更多老師、教育工作者,一起擴大使用FVC這個反思工具,有更多的教學現場的案例可以分享、回饋,或者內化為華人體驗教育現場的FVC!?


2017年六月,有幸參加Project Adventure的Adventure Based Counseling課程,讓我收穫最深刻的是Full Value Contract,因為團隊在討論FVC的時候,自然而然形成一個正向討論的團隊氛圍/團隊文化,激盪創造學習的火花、效益。跳脫了活動體驗的部分,從FVC來提問,很快就能連結活動體驗和真實生活,而且往往談的自然深入,而非執意在這個活動要談分工、談溝通、談效率等等。翻轉我過去對FVC的概念。本次工作坊,我將邀請參加者一起建構屬於自己的FVC,透過一個簡單的平面活動,來體驗FVC反思和漏斗式提問反思的異同,和現場參與者交流回饋。



後段我將分享兩個主題式課程案例:第一,以FVC為本的單車環台領導力課程,以FVC作為反思工具時,令師生感動的反思故事和力量。第二,我將FVC轉化成中國版的五常品德:仁、義、禮、智信,在一帶一路教育旅行敦煌戈壁沙漠徒步的挑戰中,我們如何促進學生正向的品格,以回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對我來說,這是極富創意,又讓我驚喜的課程設計與實踐。

FVC如何做為學生自主反思工具,有幾個面向要思考:
1.如何培訓各小隊的老師/引導員,是很重要的基礎鋪墊階段。
2.如何讓學生自主選擇每天反思的FVC?
3.如何轉化為華人版/在地化的FVC?
4.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效益?

華人體驗教育現場,常常因為課程時間有限,無法放慢課程進度,讓學習者有充分的時間,不斷檢視討論FVC,才會讓人有流於形式之感,在我還不能體會FVC的力量時,我也不夠重視FVC的討論。現在,我實踐導入FVC在長期的課程中,見證學習者的改變,也把學習的主動權和責任交給學生,這對師生來說,都是很深刻、很棒的經驗。這個工作坊,希望對教學現場的老師、對東西方體驗教育的交流有所助益。




課程結束前的提問回饋時,有老師問我:6個FVC是您給學生設定的,而不是學生自己覺得需要的?我相信提問的老師,經常在帶領學生操作FVC,一部分也是在提醒我,不要忘記FVC的開放性。因此,我的回饋是:這六個FVC或是五常仁義禮智信,是我設定的課程目標之一,是我要放進去的課程元素。當然可以開放給學生,加上第七個、第八個,或者這六個具體行為在長時間的課程中,應該是浮動調整的(學生若都做到不需要再被討論時,這時就該重新定義討論新的正向行為準則。)。這樣教學相長的學習平台,真好!這次年會現場工作坊的志工夥伴,對體驗教育工作都充滿熱忱,也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服務年會的所有參加者。謝謝大會全體工作同仁,讓各地的夥伴可以交流、分享、連結。

延伸閱讀:

學習者自主反思引導工具-FVC

以FVC為本的單車環台領導力課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