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目呈現上,仔細觀察貝爾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動作,都富含著引導員應具備的人格特質。這些透過電視節目發揮的影響力,更明確的展示在一般大眾眼前,更是對華人體驗教育圈引導員的現狀,做出回應與挑戰。我整理了,在節目中,幾個顯著的貝爾引導員特質。
以身作則─讓學員感受同在一起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貝爺,要求學員吃下富含蛋白質、熱量的動物、昆蟲。這是很多人不敢做,或者是覺得過於殘忍的事情。每一次他要求學員吃的時候,他會進行示範,而不是只說不做,這是非常重要的處理。讓學員感受到,引導員都跟我們一樣,做同樣的事情。接著就是學員,敢不敢、願不願意接受挑戰。
引人入境─或幽默或嚴肅地帶領學員進入情境
貝爾總是以風趣幽默的口吻、充滿精神、好奇的提問,引領學員接收每日挑戰訊息。透過暖身活動、反思引導的階段,不斷地再鋪陳接續的挑戰,讓學員在階段性成長中,不斷地去適應和調整,進而回歸到自我認同、突破的階段。
設身處地─同理體驗者的個別狀況
引導員在帶領經驗中,類似「大張偉」般抵抗性的學員,一定不會少過。通常這樣的學員需要引導員更多的照應(但非過度的關心),需要引導員有技巧地讓他融入團隊,被團隊其他夥伴看見與包容,接著再談個人的突破與成長。這樣的學員,不被觀眾喜愛,卻是收視率的良藥。但在引導的角度,這樣的學員更需要細心的調整課程,激發出個人的挑戰慾望。應該說,這樣的學員更得引導員的喜愛。第九集中,大張偉時在無法克服高空的恐懼,最後並沒有進行挑戰,這是很棒的示範(有時候,過度的挑戰,會造成反效果)。還是我們會因為群眾的叫囂與鼓舞,而貿然讓沒有準備好的挑戰者,進行「不安全」的挑戰。
我書寫的貝爾引導特質,是每一位引導員應該有的特質。以此檢視也提醒自己,是不是每一次冒險活動中,我都能展現這些特質,讓學員感受到、學習到。貝爾在中國進行這樣課程設計,除了看到中國的自然環境的獨特與精彩,更提醒我們,華人體驗教育圈的引導員,可以做得更多、更好。電視節目發揮教育功能,在大眾面前能看到冒險拓展後的蛻變,是體驗教育圈正向發展的契機。更希望未來,有更多體驗教育類的節目,而課程帶領的老師不再是一位英國童軍,而是華人體驗教育界的資深老師,開展更多華人在地化的節目,會有更多跟著某某老師去冒險的節目。
延伸閱讀: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1─戶外團隊課程設計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2─引導技巧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3─引導員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