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明快緊湊,一點都不覺得這片長兩小時四十分的電影會冗長、無聊。不乏穿插歌曲音樂,來訴說主角的心聲,是典型寶萊塢式的電影表現形式之一。在剪輯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姊妹分別在國際賽、全國賽的比賽畫面對比,兩場比賽看似同步異地進行,投射反應的是姊妹對於摔跤、父親和自己的價值觀、信念的混屯/堅信。另外是動作設計和攝影機運動的搭配,讓比賽節奏顯得更加精采,不論是觀點鏡頭或是慢動作,都在關鍵時刻,帶領觀眾的情緒,一起高潮迭起。
笑中有淚談女權主義、國族主義
女生和男生挑戰摔跤,頓時小鎮的男人們都來看熱鬧,女生和男生的對戰,其輸贏反映的是男人的自大和自卑,另外對比奪得全國冠軍凱旋歸來時,全鎮的大人小孩夾道歡迎,乃至於在國際賽拿下冠軍,國內媒體、民眾的歡呼雀躍,巧妙刻劃女性地位在該國的狀態,更為全世界的觀影者,提供了一個了解女權主義在印度的觀看角度。
爸爸將女兒頭髮剪短,從學校到小鎮,從女同學到男孩、大人,無不對這些怪異的行為,表現出反感、嘲笑的態度,讓兩個女兒更是無法真誠面對自己和父親。直到另一位女孩被迫出嫁的那晚新娘臭臉的晚宴,才讓女兒看見父親對她的愛,以及有別於其他印度女孩,運轉命運的契機。國際賽的前一晚,爸爸告訴女兒,明天這一戰是為很多印度女孩打的一戰,可以影響更多女孩。以及最後的國歌、國旗的展現,除了國族主義的展現外,也表現導演對自己國家、社會議題的關切、愛國。
帶領觀眾 初識摔跤運動規則
媒體的教育功能,在這部運動電影中表露無遺。在電影中透過教練爸爸的講解,我們瞭解不同的得分評判標準。這一段的鋪陳,除了對女兒的教學外,也對觀影者有同樣的教育功能,幫助我們觀看接下來的比賽。另外針對戰術、運動心理學等劇情的安排,是運動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另外得5分的大絕招,放在影片末由女兒來揭曉,既符合觀眾期待,也再次對前一段規則教學的呼應。
送到國家隊以後,教練要女主角重視防守,卻忽略主角的特質、特長,導致屢戰屢敗。戰略都是一時之選,觀察對手情資、透過比賽影片檢討、對自己優勢的察覺和展現,都是這位父親教練的優勢。最後父親被關在器材室,沒在現場目睹奪冠比賽歷程,更有放手讓孩子去面對的意味,這才是真正的面對和戰勝自己。
教育哲學視角:作為一位教練還是父親?
爸爸一開始要把女兒訓練成為摔跤選手時,告訴媽媽,給他一個月的時間,要媽媽暫時不要以媽媽的角度來關愛女兒。這是作為一位教練的思考,一個幫熟睡女兒按摩腳部的畫面,充分展現爸爸和教練的雙重身分的掙扎和煎熬。我想他是位充滿父愛又嚴格的教練。
從一開始期盼生下兒子,為自己圓夢,到訓練女兒圓金牌夢。表現出,現代很多父母,也期待或訓練自己的孩子,幫自己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是不是大家的兒子、女兒,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又能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信念,才能讓父母、孩子一起圓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