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冠皇 KK Lee
童軍運動(Scouting)自1907年由貝登堡先生(Robert Baden-Powell)創立以來,迄今已超過百年歷史。陳鐵(1992)對童軍教育的看法是,以合作學習、榮譽制度、徽章制度、特定儀典、自願參加及由做而學等方法融合而成的獨特制度,以達成品格的培育、技能與知識的教導、健康與自我照顧、助人與服務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我則認為,童軍運動在大眾的視野印象中,關聯野外技能、戶外活動挑戰等,其核心關鍵則是涵養學生正向品格。透過各種活動課程,引領學生在小隊制度中,體驗合作、溝通、包容、理解他人和自己的體驗歷程,鍛造個人的社會適應力。
近年來內地大力發展營地教育、研學旅行,各方有志者,引進國際營地教育、童軍教育、體驗教育等領域資深專家,從課程設計、營地建設、導師培訓等多路共進,交流學習的歷程中,創建屬於中國特色的營地教育,助力更多學子在體驗中學習和成長。教育政策持續出臺,關注青少年教育:雙減政策、素質教育、勞動教育等,都有利教育工作者乘風破浪,要先充分完備自己,才能燃燒自己,以生命影響青少年。
童軍教育在臺灣系屬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內容,在師資培育上與時俱進,從專業師資養成,以其影響新世代學子。有賴童軍教育先進,二十多年來的改革和推動,讓我們這一輩的教育工作者,擁有符應新世代童軍教育的嶄新概念和基模,以此在教學現場活化並應用之。下表是臺灣「綜合活動領域童軍專長」師資職前教育必修課程一覽,從必修學分中,看見符應教育改革新課綱後,童軍教師的養成取向、能力和素養。
劉慶餘(2010)歸納出綜合活動領域童軍教育專長教師的專業能力內涵有三:(一)「童軍活動」為童軍教育專長教師專業能力的基礎素養;(二)「戶外活動」為其課程能力,包括知識性、技術性、安全、環境等知能;(三)「活動領導」則為教學能力,包括組織、議題融入、活動帶領、創發、教學資源運用、評核等能力。我想以此三個維度,來比較泛營地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擁有的專業能力。
泛營地教育工作者,各有其專業專項能力,要先首重基本功的養成,再求課程設計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我們系以活動型式力行服務、引導青少年成長,如果沒有知其所以然,很可能落入窠臼而不自知。李冠皇(2022)提到營地教育工作者應對體驗教育的理論脈絡有基本認知,輔以多元的活動領域探究,如:童軍運動、探索教育、引導技術、康輔知能等,豐厚個人在活動領域的視野和能量。上表中各項專業人才養成之不易,不同的活動課程,不同領域專家協同教學、主客易位,才能相得益彰。以我在學校單位工作為例,我們帶學生爬山挑戰時,向大山學習的當下,需要專業嚮導主帶,學校課程設計者的融入和引導設計,才能響應課程目標和提高效益。希望本文的提出,能供泛營地教育工作者一起思考和努力,成為備受家長、青少年認可的專業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陳鐵(1992)。幼童軍教育。臺北市:大林。
劉慶餘(2010)。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童軍教育專長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位論文。
李冠皇(2022)。聚心玩有引力:培養社團經營的服務力、引導力和領袖魅力。臺北市:博客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