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

有底蘊的情境 豐厚學習層次


文/李冠皇 KK Lee

高中階段就讀國際學校的孩子,目標都很清楚,將來要到國外念大學,學習的課程內容多元,東、西課程與文化兼顧,我特別認同莊勝利校長說過的一句話:「出得了國門,也要回得了家門。」學生到國外之後,必然面對不同文化的碰撞,瞭解自身傳統文化,進而繼承和發揚,宣揚文化自信。我想分享在活動課程的發想和設計,我們是怎麼創造涵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契機?

情境有底蘊活動才豐厚

我以在蘇州昆山實施的七年級活動課程為例,係以蘇州文化主題課程為核心,教學團隊提出,要讓學生化身為秀才,在各活動中相互比拚。我則提問,學生化身秀才,他有什麼追逐的目標?能促進學生會想要投入,更積極的參與?秀才之後能進階成什麼?透過什麼機制?能夠從既有的文化脈絡,加以借代和引用?

蘇州文化課程裡談到的科舉制度、平江路歷史街區的狀元館,都能相互指涉和對應,因此構想出整體的情境設定,關係了活動流程、規則、積分及競賽成果。16個班級,化身江南四大才子陣營,苦讀四書五經(學習關卡),通過鄉試、會試到殿試(成果驗收),在放大版的四書五經上,爭取蓋上校訓印章的數量來比拚,以定論誰是狀元郎!


情境設定回應學科學習

情境設定,如果能和學習主題相互契合,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其中,讓情境和學習不是斷裂、切割的。才子要苦讀詩書(積極參與搶分),才有機會成為狀元。該活動課兩大軸心:新生適應以及蘇州文化課。四大陣營在四大活動模組跑站:(1)學習技能(2)學校文化(3)蘇州文化探究報告(4)蘇州平江路城市探索。

四書五經分別代表各個關卡,但我覺得還可以更細節的去鋪陳和對應,例如《中庸》為什麼代表某個環節活動?能給學生更多的帶入感,情境學習的效益會更高,是我們來年要精進的目標。情境塑造,讓學習變得有趣和好玩,最怕的是「虛有其表」的情境,借用各種電影、小說、漫畫,少了底蘊能夠深掘以外,也無法對應學習主軸,整體的活動就顯薄弱無章。


文化底蘊玩出認同與自信

把傳統文化融進活動課程,除了新生成長營秀才到狀元的設計,在其它年段活動課程也多所著墨。我們帶學生一帶一路研學旅行時,我把仁、義、禮、智、信五常品德貫穿到整趟旅程,其中兩天一夜的沙漠徒步,更能看見學生在五常品德反思的深度。又或者我把三天兩夜的營地教育活動,以三國情境來鋪陳,學生化身三國戰士,學習野外技能爭取兵力,最後在學科攻城掠地時,考驗學生策略規劃、資源整合、問題解決等能力,以爭取天下霸業。

這些都是讓學生親身體驗,在活動中去涵養傳統文化,更是響應學校的教育理念:厚植東方文化,深蘊西方思維。台灣本土文化,更有當代特色和意義,都是各學科領域,有機會連結設和設計的基底。作為課程設計和執行的角色,每每看見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在活動中高聲呼喊、盡情奔跑,就是最溫暖的回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