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扁帶或繩子,讓學生在動態體驗中反思和對話,我們常做的形式是十字型或單線型。學生全身心地進行挪動和思考,來創造看見彼此的共性、特質、興趣等,讓這些對話是立體且有生命的。本文試圖透過不同提問設計,來拓展老師們的創意思維,舉一反三地應用在您的教學現場。
十字型
十字交錯,呈現出四個象限。我們可以因應不同場景需求、引導主軸,設定四個象限的選項,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回答、分享、聆聽。
對自我的認知
Q1. 我喜歡周傑倫?
Q2. 我對夜宵有控制力?
Q3. 我喜歡英文課?
Q4. 我寫作業時能專注?
Q5. 我和確實遵守和父母約定的手機使用規則?
Q1. 自己搭地鐵的經驗?
Q2. 跑步1公里?
Q3. 三千米大山攀爬的經驗?
Q4. 單車環島騎行1000公里?
Q5. 高空蹦極跳?
Q1. 週五放學後的心情?
Q2. 週一早上上學的心情?
Q3. 被老師批評後的心情?
Q4. 參加比賽得到名次的時候?
Q5. 考試成績退步的時候?
單線型
一條繩子將所有學生分成兩路,兩路學生面對面交錯站立。依循老師的提問,如果你有此經驗,就往前站一步踩到線上,創造彼此看見共同經驗的時刻。
談流浪動物Q1. 家裡有養寵物的?
Q2. 你看過流浪動物的相關視頻?
Q3. 你在街上看過流浪狗嗎?
Q4. 你收留過或照顧過流浪狗嗎?
Q5. 你去過動物保護園所?
談班際拔河賽後
Q1.今天有上場代表班級拔河的夥伴,請往前一步。
Q2.今天在旁邊聲嘶力竭喊加油的你,請往前一步。
Q3.你對今天比賽結果,感到滿意的?
Q4.你對今天比賽結果,感到失望的?
Q5.眼前的這條線,對我們班而言,像什麼一樣?
談堅持興趣愛好
Q1. 休閒時間喜歡打遊戲的小夥伴?
Q2. 擁有Labubu的小夥伴,請往前一步?
Q3. 學習一項才藝/愛好,堅持1年以上?
Q4. 同上題,3年以上的請持續站在線上?
Q5. 5年?10年?多少年?
轉化應用小秘方
本文所展示的場景案例,要怎麼轉化到教學現場,需要抓住幾個重點:
1. 潛移默化地導入正題:
從無關緊要或學生感興趣的提問開始,一步步往引導核心邁進。
2. 有效追問才是重點:
我所列的提綱只是框架,對每個學生好奇他的回饋,追問後的發言更重要。
3. 讓站在線上的說話:
我會設定最後站在線上的夥伴,讓其暢所欲言,可以引發更多連結和共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