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

O.R.I.D.焦點討論法學習心得


文/李冠皇 KK Lee

今年農曆過年前,報名完成這場以O.R.I.D.焦點討論法(Focused Conversation Method)為主題的培訓課程,這是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Taiwan (ICA)的引導員基礎課程Group Facilitation Methods - 1 (GFM-1)。27位學員來自不同行業、工作職務,地域更是廣泛:有來自香港、成都、上海、杭州、台灣各地的夥伴。和我同桌的大陸夥伴說,來台灣上課性價比很高(有內容又相對便宜)。兩天課程每人費用是一萬二台幣,在上海類似的引導技術課程,收費是同樣的數字,只不過單位換成人民幣。看到跨海來台上課的行動力,更要提醒自己,年輕人更應努力進修,絕對不能停滯,因為落後的人早就急起直追,甚至超越了。

O.R.I.D. 和 4F
O.R.I.D.係根據人類自然的心智反次序,將其結構化、序列化的應用在團體討論的方法之一。如果簡單的翻譯或說給一個詞彙,我會用:事實、感覺、詮釋、決定。台灣體驗教育工作者,較熟悉的是Roger Greenaway所提出動態反思4F的:事實、感受、發現、未來。我覺得是相似的理念,對於初學者來說,4F更好地幫助記憶、帶入。

在實作中學習「精準」
每個層次的問題,都需要清楚而精準,才能導向引導員設定的「具體成果」。這裡的具體成果仍是開放性的,是一個指向而非結論。因為不同的成員,所產生的討論流,絕對不相同,更無法預測,就要靠著引導員的經驗值,隨機應變。

有一個段落,老師請大家討論,試想一場會議,拿掉某一個層次,對於會議產出,會有什麼影響?以此來強調、強化,引導一個討論,四個層次缺一不可。設計問題時,都要反向思考,自己能不能答得出來?是不是在該層次思考,還是已經落入第三、第四層次?這都代表著,提問不夠精準。

導師群授課有感
這兩天的課程由導師群一起上課,他們在不同時段、主題主帶,沒帶課的時候,在旁紀錄、翻譯(因為有一位外國老師)。在分組練習時紀錄,並給予回饋,透過不斷演練、對話,是相當扎實的訓練。在看導師群的帶課風格、協作配合、回應引導等,都不斷重新檢視,我有做到這些?提醒我自己,可能常常會有的誤區、盲點!另一個有趣的是,因為同學都來自不同工作場域,所以我聽的案例、關鍵詞都有些陌生,但這也是最好的收穫,打開自己看世界的邊界。

剛好新年度的工作任務,更多的是幫助老師的教師專業素養成長。剛好在這個時機點上,能有更多的梳理、反思。可以把一些元素,融入到接續八月的各場培訓中,讓參加者能更融入課程,收穫更多。



延伸閱讀:

問一個好問題,比得到答案本身還重要:善用「ORID」討論法為你的議題聚焦

學問:100種提問力創造200倍企業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