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

打開半島鐵盒 教育意義的視聽感動


文/李冠皇 KK Lee

近日一個十萬人搶看的《半島鐵盒》手語舞蹈MV,喚起七、八年級生的青春回憶。這是一部由世新大學和和平高中學生共同完成的影片,發起人在新聞稿中表示,號召共14屆台北市立和平高中指蝶共舞手語社的歷屆校友、在校生參與演出。如果你曾在高中的青春歲月用力玩社團,你一定可以理解,這些學長姐為什麼義無反顧的回饋給母社、學弟妹。那種為此瘋狂和充滿熱情與能量的精神,就是青春的寫照。畢業的學長姐都還在追回青春,高中夥伴們怎麼能不瘋狂呢?這僅只是一部追喚青春,找回社團容光的影片嗎?我覺得更是體現,多元展能的教育意義,我提出下列三個教育視角。


一、找回社團榮光 喚起青春回憶
1990年代初期,在各高中、大學手語社應該不算小社,表演的形式多以手語歌帶動唱表現。隨著網路科技演進,參加社團的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戶外活動、手語社團等逐漸式微,轉為小眾社團。但也隨著資訊多元發展,年輕學子將手語社轉化結合舞蹈表演,成為動態性社團中獨樹一格的表現,成功吸引更多學弟妹加入。我相信,每個社團經營,都會有低有高,這部影片為該社團寫下一篇新紀錄,而且能永久留傳成為社團的經典一戰!追喚青春,表露在MV中的情節安排:遞情書、送早餐、廁所打鬧等等,產生共鳴的是當代年輕人的集體記憶。


二、校友返哺 全校一家 線上再凝聚
發起人號召14屆歷屆社友拍攝影片,更是一種反哺的力量。無論是校友或應屆社員,要共同完成這個影片的製作,需要耗費多大的精力、時間,才能完整呈現影片。我看見的是,學校行政和老師的支持,這些支持是校友在校時就能感受到的,讓學生有多元展能的機會,在其中得到成就感、歸屬感,才會願意長期的回饋,並以此為榮耀。片中場景在自己的母校拍攝,無論是川堂、教室、操場、天台等,更是一部宣傳母校的大好機會,我相信也會是該校學生、校友的另類「網聚」,線上凝聚的力量,不容小覷。這些都有賴師長們,有開放的態度,給予引導和支持,才能培育出優秀自主的學生。

三、編導演剪 富含創意與社會適應能力

從編劇、排演、導演、剪輯等角度綜合評估,該影片呈現一定的成熟完整度。我從雙軌的團隊來看,演職員要練好手語舞蹈,是最基本的功夫,因此拍攝前的團練是成功的基礎;從拍攝團隊來看,場面調度、攝影機運動、剪接邏輯與節奏,就成為影片完成的關鍵。這雙軌團隊各自有內部的溝通、協調,接著是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劇組,團隊合作的各項能力,在此練就與成長,團隊協作的過程,不可能風平浪靜,這些面對和挑戰就是最好的學習。影片能夠完全體現多元展能的孕育成果,專業技能外(手語舞蹈或拍片技能),更多的是社會適應力的表現,這些才是年輕人可以帶走,受用一輩子的。


我想,這部影片表現出,台灣年輕人充滿創意和能量,用自己熱愛生命的方式,去影響更多人。反思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能不能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舞台,給予更多的引導,培育學生帶走更多社會適應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