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是畢業典禮,還是生命經驗講座?


文/李冠皇 KK Lee

近年來,以媒體呈現的內容來看,焦點關注的是,在各級學校的畢業典禮上,其來賓致詞的內容。因此網路瘋傳著,那些演講內容發人深省、不落窠臼的視頻。我想,好的演講內容,的確值得分享和反思,今年美國首席大法官羅柏茲在兒子的畢業典禮的講話,是一種「重擊的祝福」,祝願畢業生要遭遇挫折、要被背叛等等。說的如此真切、直接,這就是對生命最直白的詮釋。但這是畢業典禮,還是生命經驗分享講座?畢業生的主體,是在媒體守門的過程中被忽視,進而影響大眾對畢業典禮的觀看焦點?


一場畢業典禮,對學校來說,要呈現的是學生階段性成長:可能是獎項授予、可能是升學榜單、可能是回顧影片看到幾年前的生澀和畢業當下的成熟對比、可能是畢業生致詞內容中,娓娓道來在校園的點滴成長與改變,這些都代表著學生的改變,以及學校文化的體現。

一場畢業典禮,對媒體來說,要呈現的是最能吸引眼球的畫面:可能是畢業生穿拖鞋參加撥穗、可能是來賓致詞學生紛紛離席、可能是華麗會場布置、可能是精采快閃式的表演節目,這些當然也關聯到,學生在該校園的養成培育歷程。

我想身為畢業生的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是自己兒女上台領獎、領畢業證書,代表人生階段性成長的見證。所以一場畢業典禮可以是莊重嚴謹、不譁眾取寵,將畢業儀典還給學校和師生。學校儀典是一種非正式課程,更是一種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的體現。儀典體現的是學校的組織文化,它的影響是無形的、隱藏的、深遠的。如果本文開頭所指大法官的發言,是經由學校校長來說,或是畢業生自己來說,所講內容符應學校的願景、文化,那麼這樣的畢業典禮,才是有感且不失主體性的。

我還是要再強調,德高望重的貴賓,擔任畢業典禮的致詞,這是生命/社會經驗的分享、告誡、祝福,很重要。但更多的是,要關注和擴大畢業生的存在感,因為這是一場屬於畢業生的典禮,呈現的是在校園孕育出的畢業生,擁有哪些特質、成就、改變,這樣被祝福的力量會更大、更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