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冠皇 KK Lee
因新冠疫情管控,在隔離期間我看了幾本書,最讓我驚艷的是韓裔哲學家韓炳哲博士寫的《倦怠社會》。他用哲學角度觀察社會現象,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阿倫特(Hannah Arendt)、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福柯(Michel Foucault)等哲學大家的經典論述對話與挑戰,帶我們重新思考、看待,令現代為之困擾的憂鬱症。因為過度的自我肯定、自我剝削,尤其在網路社群媒體的時代中,更加劇彰顯了「功績社會」之效益,他提出新時代,已超越福柯所稱之「規訓社會」,從規訓到功績,並非二元對立,有其過渡延續性,亦是另一種規訓視角。
從規訓到功績社會 自我剝削到憂鬱
蘇教授認為福柯的規訓社會,係透過否定性來控制,禁令、法規、規則指出不可以、不允許的依循。功績社會則是過度的肯定,以我們可以、能夠,我們做得到來啟動個人的目標、計畫和行動。蘇教授指出,規訓社會產出罪犯和瘋人;功績社會則產出憂鬱症和厭世者。
書本中更精闢提出:肯定性的「能夠」,比否定性的「應當」更有效率。「能夠」並沒有撤銷「應當」,功績主體依然接受規訓,而且更進一步提升產出水平,所以規訓到功績是延續一貫性,並非斷裂的。我讀到這裡的個人解讀是,福柯視角的規訓,造就的柔順的身體,在功績社會中更加「絲滑柔順」!功績社會導致過份疲勞和倦怠,因為缺乏否定性,過量肯定性導致無節制追求效能提升,導致心靈阻梗。
興奮劑:我可以、我能夠!功績主體同自我抗爭,讓自己陷入毀滅性的壓力中,越想不斷超越自身,這種自我剝削偽裝成自由的形式,最終導致以死亡為終結。蘇教授認為,作為一個「積極的社會」,逐漸發展成一種「興奮劑社會」,所謂「神經增強」,而在過度的亢奮之後,生產出抑鬱症患者、注意力缺乏症患者、過勞症患者乃至厭世者。
關於注意力缺乏,他提出多線工作(Multitasking)是當今人們在工作中的常態,同時處理多項工作任務,書中以原始動物類比,認為這其實是一種退化。對此,我則認為更應該有能力多線工作,才不會連動物本能都沒有!注意力應多工並進,是工作任務的必須,接續才是作者提醒的,修練進化的是深度注意力,才能建立文化、產生新事物。
物極必反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參考文獻:
莊雅慈, 管中琪(譯)(2015)。《倦怠社會》(原作者:韓炳哲)。台北:大塊文化。(原作出版年:2010)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