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0日

「聚」是一團火 散是滿天「心」

文/李冠皇 KK Lee

緣起南山 薪火相傳

2004年暑假,我是輔仁大學大傳系會長,正如火如荼地和系上同學,籌備迎新宿營。七月中旬,南山中學活動組長鄺若銘老師,找我談起,校友來籌辦社團幹部訓練營的可能性。我找上同為南山高中畢業校友:高萩娟、林春雅、呂登逸、陳鵬年,以及輔大各系學會學長姐們,加入籌辦團隊,我和校友們的默契建立過去在高中階段,同為社團聯席會的幹部,有基礎的信任和默契,加上輔大學長姐們豐富的營隊籌辦經驗,雖倉促成軍,在手把手的經驗傳承中,細化每個活動環節、注意事項,共同創造高漲且凝聚的營隊氛圍!打響了校友活動服務隊的名號!這是第一次,由校友為核心的營隊執行團隊,帶領新任的高二社團幹部,完成兩天一夜的領導知能研習營,為新學年的社團經營預作準備,更是榜樣的樹立。營隊結束後,以心傳服務聯盟為名正式成軍,取薪火相傳之意,希望培養更多畢業校友加入團隊,提攜後進南山學子。

現在回頭想,當初鄺老師為什麼敢將此大任交給我們?將活動外包給外部的活動隊、康輔團隊,是最輕鬆的方式,鄺組長的出發點,係以延續學校社團活動人才畢業後,和學校保持緊密且長久的連結,創建一個校友服務的平台,讓我們能夠驗證學習成果,以及回饋學校、反哺學弟妹的機會。我常戲稱我們都是「鄺家班」,身為大師兄,有機會帶領聚心活動團隊成長,何其有幸。1999年,我唸高一時,鄺老師剛到南山任職活動組長。陸續開創學生多元學習的平台,從社團評鑑制度落實、童軍團深化經營、建立與經營社團聯席會、擴大社團成果發表等工作,鄺老師總給我們這些同門師兄弟們,很多學習和表現的舞台。2004年他具遠見地,指導扶持校友活動服務隊的成長。十七年過去了,我的許多教育理念、活動概念與經驗養成,都師承鄺老師,是我和聚心活動團隊夥伴們,永遠的導師。


聚心為名 反哺為本 

2004-2007年,心傳服務聯盟除了南山中學各項活動課程的配合外,有更多不同的嘗試:學生畢旅領隊、公關行銷活動執行、企業團隊建立活動策畫執行等。團隊人數日益壯大,大家的意見多元分歧,當時我沒有能力整合大家意見,到底要帶領大家往哪裡去?在無法釐清團隊目標和精神之下,大家決議解散團隊。2007年暑假,大家將社團領導知能研習營,做為告別之作,也許因為要說再見,大夥更用心的籌備課程、精緻美工、嚴格驗收等,都想將最精彩的成果,獻給最後的舞台。幾年下來,大家擁有絕佳的默契、相互補位協助,每個段落都很精緻和順暢,新進的大一新鮮人,也能很快地融入團隊,每個人都能展現出個人特質,在這個營隊中大放異彩、爭奇鬥艷,每個人都是學弟妹崇拜和學習的對象。活動後的檢討會議上,除了討論缺失和精進之處外,也許因著營隊的正向回饋,有人提議重組校友服務隊,獲得多數人同意後,決議將另召開社員大會,來推舉執行長和訂定團隊章程。

在社員大會上,我爭取執行長一職,提出三個心態:愛心、關心、開心,以及感恩、服務、學習、正向等四個宗旨,鼓勵大家創造和實踐,以活動的形式,服務、回饋南山母校,更要拓展活動領域的學習,自我提升和成長。在獲得大家的投票同意後,將團隊名稱和草擬之章程,和大家一起充分交換意見。最後大家決議以聚心活動團隊為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取眾人之優點、匯聚人才、凝聚向心之意。後進的學弟妹,則以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心),延伸出不同的寓意。

聚心活動團隊的英文名,由2004屆的陳鵬年命名:Touch Together Activity Team,以觸動人心來詮釋聚心。另團隊形象標誌,由2006屆的溫若芸設計,齒輪代表聚心人不停轉動,六個人是以三人行為概念,希望匯聚更多三人行必有師之意。首屆團服的選色開始,大家共識團服要能顯眼奪目,最後以紅色高票通過,另為了搭配多天數的營隊,有黃色、藍色的團服可替換。十七年過去了,在南山,有一種紅叫聚心紅,紅色是聚心的主視覺色,同時也代表炙熱澎湃的熱血服務心。

煙火謝幕 種子萌芽

2007年九月我到佛光大學唸傳播所,團隊由許家豪接任執行長,我則開始擔任顧問的角色。在許執行長運籌帷幄的帶領下,團隊穩定成長。我離開台北前和鄺老師吃飯,他除了欣喜團隊重建外,也提點我幾個問題:你到三、四十歲,還在學員面前,唱唱跳跳帶活動?如果不是,應該要有更多的學習,去瞭解國三直升班的高空繩索項目的課程脈絡、瞭解什麼是體驗式學習、什麼是反思引導?鄺老師覺得,我的個人特質,很適合擔任引導員的工作。那時我投注了所有的精神,在研究所入學的事務上,因此這個對話的具體行動,直到2009年我到派樂活動諮詢有限公司,擔任企業培訓課程的助理,跟著賴恆毅老師學習,才有更多的看見和進展。

我在讀研期間,有空餘時間就回到台北,跟著賴老師的課堂學習、討教。在賴老師的提攜下,我有機會參與設計韓國首爾地鐵尋寶、北京恭王府尋寶等大型專案,都是增進我對體驗式課程的認識。最讓我驚豔的是,2009年,我參加AAEE亞洲體驗教育學會助理引導員認證課程,透過洪中夫老師兩天的課程帶領,讓我對「活動」有不同的理解,體驗式學習的,藉由活動形式開展,透過反思引導聚焦討論,帶出教育意義和學習收穫。第一天課程結束,在回家路上,我像是如獲至寶的少年,雀躍的向鄺老師、賴老師分享學習收穫。我體悟到,我們可以匠氣的創造感動給學弟妹,但那就像是煙火一樣,絢爛奪目後轉眼即逝,我們是有機會透過體驗式學習,讓學習者播下種子,有機會開花結果,這樣的收穫才會長久且真正難忘。也讓我開始思考,未來是不是有機會投身體驗教育領域,而非傳播領域。

體驗為本 反思為王

把握當兵服役前的最後一年,我常回到聚心活動團隊,分享體驗式學習的理論、活動體驗等,許家豪執行長給我回饋:他很支持體驗式學習導入團隊,但多數的學弟妹,覺得先把基礎的團康技巧、活動帶領學好,就有很多的培訓和會議要進行,加上大家來自不同校系,很難得能聚在一起,更不用說自費報名參加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的培訓。謝謝許家豪的支持,讓我在各種會議或培訓的課程中,以體驗式的方式來進行,讓學弟妹習慣我的帶領風格,更強化反思之重要性,在淺移默化中有更多新進的學弟妹,能看見體驗學習的亮點和收穫。

後進的執行長張家珩、陳益泉、范森貴、諶劭宇、王若庭等人,更進一步的鼓勵大家去參加引導員培訓課程,聚心活動團隊的轉型,直到2012年初我退伍後,投入派樂活動諮詢有限公司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化。南山中學的活動課程,借助派樂活動公司的技術支持、聚心活動團隊的校友執行,有更多的內部培訓和資源整合,此後聚心活動團隊的夥伴,對於體驗式學習,有了深刻體驗和瞭解,才能轉化引領學弟妹進行相關課程。

深化培訓 與時俱進

聚心活動團隊,因著2010年首度執行國三直升班「鐵人挑戰營」,改變招新策略。來自各大學校系的畢業校友為核心幹部,有另一個重要工作是招募、培訓高三已申請上大學的學弟妹,由高三學長姐擔任國三直升班的隊輔,完成所有挑戰活動。鐵人營的帶隊表現,是這群高三學弟妹的終極考驗,等同是拿到畢業後加入聚心的入場券,是一系列的養成計畫。我更是佩服鄺老師,這麼大膽啟用高三生擔任隊輔,執行活動課程。是對我們畢業校友的信任和肯定,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培養更多後進南山學子,同時也再度彰顯聚心活動團隊的價值。後續每年穩定新血約40位,范森貴執行長首創四大家族,小團隊的經營模式,有直屬學長姐引領學弟妹成長。時至2021年初,在近兩任執行長李承軒、吳浩瑋的用心經營下,團隊人數維持在70人左右(大一至大四在讀校友),寫下團隊巔峰紀錄。

鄺家班的孩子們,散落在不同領域,對社會有不同的貢獻。都在在驗證,社會適應力、軟實力的培養,絕對是透過身體力行的實踐和積累,才會真的學會,而且學有所用。再追本溯源,我們在高中階段社團經營、社聯會幹部的軟實力培養,都幫助我們在大學、社會上,有更多的機會貢獻己力,且能更進階的成長。最後我們將之所學,以服務學習的方式,回饋到自己的學弟妹,反哺服務的歷程中,學長姐、學弟妹們是雙軌成長,這是屬於我們攀越體驗式學習的高峰經驗。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