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1日
活化教學 回歸體驗教育精神
文/李冠皇 KK Lee
越來越多的活化教學研習,在談桌遊融入教學、遊戲式教學等,回到教育現場老師們也都努力的研發設計、教學與評量。那麼究竟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帶給學生哪些不同的收穫?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定義這些教學活動的「目標」。
這幾年和不同學校、科目的老師交流,大家其實都往一個大方向走:活化教學而起的聯絡教學、跨領域整合等,讓綜合活動不再只是單純的活動課,而是真正跨學科的學習整合,讓學生有多元能力的培養和知識拓展。
那麼將遊戲融入教學,是一種形式?一種趨勢?是相得益彰,還是喧賓奪主?有些老師一開始的動機是,為了讓學生不睡覺、讓學生覺得課堂有趣,所以將本來的聽講,轉化成桌遊活動(常見的是卡牌活動),因此網路上相應的活動設計分享資料很多,也成為研習的熱門議題。這樣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覺得有趣,也可能藉此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生喜歡上某學科,認真學習後,在成績上有很大的進步。這些例子屢見不鮮,大家更樂見這般教育現場的改變。
這裡我想談的重點是:學習動機的重要性。將遊戲融入教學活動,讓反對者認為這是一種欺騙、甚至遊戲的規則結構脫離現實,也模糊了虛擬/真實的界線。我則認為,要從體驗教育的精神來看,體驗活動讓學習者有機會,真實體驗某一情境/事件/狀況,進而針對方才的體驗分享、討論,和真實世界連結,以獲取更多元的觀點論述。這是體驗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標。當然有些體驗活動/教育桌遊(尤其是新創設計)的規則和真實世界脫鉤,都需要老師們持續的修正改進,在學生體驗中的回饋,可以有更多的調整,而且通常也是最直接和有益的,過往學生最常來找我,批評指教我和學校老師們的活動課程設計。
學生從來不會覺得,老師用遊戲來包裝教學,是一種欺騙、一種說詞或是一種套路。反過來說,老師也不特別強調這是一種遊戲教學,而是一門主題課程,整合學科知識和體驗活動。反而要強調,這可不是帶你玩(出去玩),而是一門和其他課程同樣的課。反而,我們越不強調遊戲、活動時,學生的樂在其中學習不是假裝或暫時脫離的,而是在整體的教學脈絡中,浸潤式的學習和反思。
無論設計何種形式的活化教學,都不要忘記回頭看看教學目標。除了能力培養之外,學科知識才是主角,專科老師的專業展現,才能回饋到學生的學習收穫中。因為各式體驗活動,能帶給學生的能力培養,有太多教案、活動設計可以參考,都有賴體驗教育先進的長年耕耘和創新。但我們還需要更多,能夠回應學科教學目標的新一代活動課程。
延伸閱讀:
桌遊《富饒之城》設計者:我設計的遊戲市提供有趣的挑戰,不是用來教什麼東西的
體驗式學習在教育現場的創新實踐者
↓請關注Facebook粉絲專頁↓
【KK兩好三W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