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3─引導員特質

跟著貝爾去冒險》是中國東方衛視真人實境節目。野外求生專家Bear Grylls(貝爾‧格爾斯)帶領八位演藝明星,展開叢林探險的紀錄片。我想這無疑是一團隊建立與個人成長的課程,然而透過節目拍攝錄製,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看見學員的成長、引導員的課程設計與帶領技巧。些許情境片段,都值得我們反思,如果我是當下的引導員,我會怎麼回應、提問?我從三個面向來思考:課程設計 、引導技巧 、引導員特質。

在節目呈現上,仔細觀察貝爾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動作,都富含著引導員應具備的人格特質。這些透過電視節目發揮的影響力,更明確的展示在一般大眾眼前,更是對華人體驗教育圈引導員的現狀,做出回應與挑戰。我整理了,在節目中,幾個顯著的貝爾引導員特質。

以身作則─讓學員感受同在一起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貝爺,要求學員吃下富含蛋白質、熱量的動物、昆蟲。這是很多人不敢做,或者是覺得過於殘忍的事情。每一次他要求學員吃的時候,他會進行示範,而不是只說不做,這是非常重要的處理。讓學員感受到,引導員都跟我們一樣,做同樣的事情。接著就是學員,敢不敢、願不願意接受挑戰。


引人入境─或幽默或嚴肅地帶領學員進入情境
貝爾總是以風趣幽默的口吻、充滿精神、好奇的提問,引領學員接收每日挑戰訊息。透過暖身活動、反思引導的階段,不斷地再鋪陳接續的挑戰,讓學員在階段性成長中,不斷地去適應和調整,進而回歸到自我認同、突破的階段。


設身處地─同理體驗者的個別狀況
引導員在帶領經驗中,類似「大張偉」般抵抗性的學員,一定不會少過。通常這樣的學員需要引導員更多的照應(但非過度的關心),需要引導員有技巧地讓他融入團隊,被團隊其他夥伴看見與包容,接著再談個人的突破與成長。這樣的學員,不被觀眾喜愛,卻是收視率的良藥。但在引導的角度,這樣的學員更需要細心的調整課程,激發出個人的挑戰慾望。應該說,這樣的學員更得引導員的喜愛。第九集中,大張偉時在無法克服高空的恐懼,最後並沒有進行挑戰,這是很棒的示範(有時候,過度的挑戰,會造成反效果)。還是我們會因為群眾的叫囂與鼓舞,而貿然讓沒有準備好的挑戰者,進行「不安全」的挑戰。


我書寫的貝爾引導特質,是每一位引導員應該有的特質。以此檢視也提醒自己,是不是每一次冒險活動中,我都能展現這些特質,讓學員感受到、學習到。貝爾在中國進行這樣課程設計,除了看到中國的自然環境的獨特與精彩,更提醒我們,華人體驗教育圈的引導員,可以做得更多、更好。電視節目發揮教育功能,在大眾面前能看到冒險拓展後的蛻變,是體驗教育圈正向發展的契機。更希望未來,有更多體驗教育類的節目,而課程帶領的老師不再是一位英國童軍,而是華人體驗教育界的資深老師,開展更多華人在地化的節目,會有更多跟著某某老師去冒險的節目。

延伸閱讀: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1─戶外團隊課程設計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2─引導技巧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3─引導員特質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2─引導技巧

跟著貝爾去冒險》是中國東方衛視真人實境節目。野外求生專家Bear Grylls(貝爾‧格爾斯)帶領八位演藝明星,展開叢林探險的紀錄片。我想這無疑是一團隊建立與個人成長的課程,然而透過節目拍攝錄製,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看見學員的成長、引導員的課程設計與帶領技巧。些許情境片段,都值得我們反思,如果我是當下的引導員,我會怎麼回應、提問?我從三個面向來思考:課程設計 、引導技巧 、引導員特質。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九集的課後反思(部落會議)。貝爾對於小白的行為表現,描述與回顧的鉅細靡遺,從他第一次失敗後,一個人獨自翻回起點、再次上場仍發抖害怕,最後全身無力地懊惱放棄,貝爾計算著小白奮力翻回繩子的次數,不只一次、兩次,而是七次。接著強化這樣的精神,給小白個人、給整個團隊。貝爾的談話中,也在次強調與帶領團隊回顧營隊開始時的前置引導,究竟這次的冒險之旅,是不是能夠有所成長與改變,在活動強度的增加中,大家看見越多的改變與突破。

我覺得這段談話,表現出引導員清楚課程設定的目標,在這段課程中,到底要給學員什麼內容?而學員的真實經驗,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同時也展現了引導技巧的純熟與細膩。這是我非常欣賞的一段討論。反思自己,若我是當天的引導員,在時間允許下,我可能會先就小白違反團隊安全規範,先做討論,再予以肯定強化,其堅毅挑戰自我的精神。

在各集節目中的部落會議,多是先進行事實回顧(可能是學員一起拼湊,可能是貝爾直接精要描述事實),接著在具體行為的部分加以著墨,接續強化個人的成長與改變。依循WHAT→SO WHAT→NOW WHAT的引導流程,因著營隊一天一天的推進,螺旋式的討論與深化,有助於體驗者舒適區不斷擴張。

從電視節目製作的角度,通常在部落會議時,多節錄貝爾的發言,而非著重於學員的談話,而將學員的反思多用於事後拍攝,穿插在回顧畫面中。我想這些都是回顧與反思的方式之一。同時,也讓觀眾看見,體驗者的想法與成長。

引導技巧除了研習課程的學習外,更重要的是不斷地練習與帶領,同樣的課程設計,因著不同體驗者,有不同的體驗歷程,接續的討論帶領也要因應調整。每一次的帶領,對引導員來說,也是一次一次的學習。每次的引導帶領,因著引導員的特質、經驗、角度,而有所不同,我常和夥伴討論的是,如果再帶一次,就剛才的體驗歷程,還可以怎麼提問?每次都要戰戰兢兢地去回顧和思考,或是前輩者的指點下,才能讓一次更好。

延伸閱讀: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1─戶外團隊課程設計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2─引導技巧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3─引導員特質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1─戶外團隊課程設計

前言
跟著貝爾去冒險》是中國東方衛視真人實境節目。野外求生專家Bear Grylls(貝爾‧格爾斯)帶領八位演藝明星,展開叢林探險的紀錄片。我想這無疑是一團隊建立與個人成長的課程,然而透過節目拍攝錄製,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看見學員的成長、引導員的課程設計與帶領技巧。些許情境片段,都值得我們反思,如果我是當下的引導員,我會怎麼回應、提問?我從三個面向來思考:課程設計 、引導技巧 、引導員特質。


從教學、練習到體驗
在前面集數中,貝爾多會先進行示範教學,接著再請學員跟著操作。冒險的強度,也愈趨增強。針對八位明星每一個人過不去的「成長區」,有不同的設計環節在裡頭。在前面集數中也漸漸被突顯,也讓團隊夥伴彼此知道與瞭解,在面對不同關卡時,能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持與協助,這些有意圖的設計,可以讓彼此之間看得更加清楚。因為那些恐懼、害怕,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真實的生命經驗正在突破與成長。
我印象中,第八集邀請新的一位明星加入,貝爾特別設定,讓團隊中最為排斥課程的大張偉,進行教學與帶領新人的工作,這是學習金字塔中,較高層次的學習是,將自己已經會的部分,轉化教給其他人。這同時更能建立大張偉的信心及參與課程的積極度。



Adventure Wave 結構明確
雖然在各集節目中,沒有明確的標示:暖身、體驗、反思。不過在整個節目流程的呈現上,是顯而易見的。以第五集為例,利用爛泥抹在夥伴身上、臉上,看起來像是對換上乾淨衣服的學員的處罰,但同時也是對這些體驗者,從外在內在開始改變,拋開自己的光環、外在。第六集為例,在爛泥上做伏地挺身、及撐地爬行,頂著登山包半蹲喊著:我愛泥土、我愛雨水,沒有雨水、沒有磨練。這些都是活動開始前的暖身活動,也預告著接下來的挑戰,將會越來越艱鉅,不會讓你有時間去注意自己的衣服、身體變得多髒。突顯前置引導的重要性。

每一集的重點體驗項目結束後,貝爾會進行所謂的「部落會議」,透過對當天活動體驗的回顧、討論,而通常他會設計一個:獎賞與懲罰的段落。透過正面鼓勵表揚正向行為,不見得是當集表現最優秀的、通過挑戰最快的,可能是具體行為上產生關鍵作用,或是突破個人的舒適圈。懲罰是為了提醒、強化個人需要突破或調整的部分。


冒險活動是跨越生命崁的工具
在節目中,我們看到學員戰勝自己的恐懼,學員說:跨過這個崁,就過去了。不就是我們不斷在談論的:舒適圈的擴張。無論節目中設計哪些挑戰項目,這些都只是工具。體驗過後,需要有引導員的關照,甚至節目錄影的訪問人員,其實都是一種讓體驗者反思沉澱的對話,這些對話是相當具有意義的,這是體驗者對自我的肯定與突破。

延伸閱讀: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1─戶外團隊課程設計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2─引導技巧

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3─引導員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