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冠皇 KK Lee
二月底邀請陳國棟教練,帶領25位德育處伙伴,透過〝樂高認真玩〞(LEGO SERIOUS PLAY,簡稱LSP)作為載具、媒介,來談有效溝通技巧與心法。
同時也體驗了樂高認真玩L1級別,透過搭建樂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回到教師個人的現狀與期待,讓工作伙伴彼此有更多深刻的傾聽和對話,更能將本次培訓體驗,轉化為師生有效互動的工具之一。
好奇 有效溝通與對話
培訓伊始,陳教練以體驗活動讓學員體驗「溝通」。兩人一組,一人背對投影幕,一人看著屏幕告訴伙伴畫出屏幕上的畫面。各組的畫作千奇百怪,也看見彼此的溝通模式、慣性,有效溝通需要有力的傾聽、精准的提問、情緒有感交流等,才能更明確和高效。
接著以幾個校園常見的師生互動案例,邀請大家思考,在這些場景中,如何更好地反饋,可以讓學生對我們更加開放和信任?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斷修練的課題。
好玩 體驗搭建與隱喻
當樂高積木放到每個老師面前時,大家迫不急待地動手把玩,陳教練帶大家體驗從技能開始:搭建、連接、說故事,練習說出和構建每個積木的意義,以此來表達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其他伙伴則針對每個人作品的分享後,再提出反饋和提問,創造深度的對話和學習。
我覺得特別棒的是,積木建構一個具體的形象、畫面,透過這個畫面來表達和延伸,就是隱喻對話的一種表現形式。
好問 教師現狀與期待
下半場的時間段,建塔的主題從現狀到未來,循序漸進地讓團隊伙伴間彼此分享和對話。陳教練以 「我」為主題,依序請大家搭建:此時此刻的「我」、擔任老師的」我「、以及」我「擔任教師的美好願景。
我聽到伙伴們彼此分享教育價值觀,在聽到其他老師的分享後,調整了自己的積木,能看見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截長補短的當下,就是最佳的學習和收獲。
還是老話一句,在教育現場奮斗的我們,無論你選擇使用哪一個媒介、工具,來觸動學生的反思和表達,重點都在老師的提問力,而非媒介、工具的新穎、獨特。
當然,我們選擇樂高工具,是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就已開啟師生對話的第一步,適性的反思引導提問才是關鍵。期待接下來伙伴們的應用和分享。
學習心得
班主任 蔣趙霞
此次培訓讓我重新審視溝通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樂高不僅是教具,更是構建師生平等對話、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橋梁 ,其游戲化特性降低了溝通心理門檻,讓我們能在真實情境中實踐溝通。
溝通首先需要表達自己,其次是探索自己和他人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最後是動態交互,不停地提問和反饋,問清楚才是達到有效溝通的最好途徑。未來的班級管理中,我將更注重通過游戲化任務設計,打造開放、互信的溝通場景,增強師生間,生生間的溝通和互動。
德育副組長 劉賀
樂高可成為溝通的媒介,與有效溝通結合之後,在搭建過程中促進了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互動。搭建中不否定,引導式提問激發學生反思,例:會不會倒?這個顏色為什麼和這個顏色放在一起?
如果是我運用,關於團隊協作,一起搭建樂高,是不是也可促進交流和一些有效溝通技巧的應用,例:明確分工和認真傾聽等。如何引導學生在樂高搭建中表達想法,解決團隊分歧,我想這也是有效溝通的一部分。
體育發展組長 陸遠
這次培訓還讓我明白,溝通不僅僅是言語上的交流,更是情感的傳遞。在樂高搭建中,當成功完成一件作品時,那種喜悅和成就感是無法言表的。
同樣,在工作中,當幫助學生取得進步或解決一件困難的事時,能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期待,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活動組長 趙晟彣
大家搭建出來各有不同,並沒有標准正確的答案,尊重不同的想法和創意,也不局限於常規的思維,可以嘗試用創新的方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溝通的奧妙在於保持好奇,例如用提問來代替否定,這些溝通的技巧在與學生交流、親子溝通、家庭關系中都可以廣泛地用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